東漢末年,天下分為魏、蜀、吳三國,其中蜀漢已是強弩之末,五虎大將逐漸凋零。自漢昭烈帝劉備駕崩,漢懷帝劉禪即位後,衰頹之勢更是無可挽回,現下,似乎只是倚著丞相諸葛亮的一力支撐,苟延殘喘罷了。

 


 

劉禪(207年-271年),字公嗣,又字升之。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,蜀漢最後一位皇帝,史學家稱蜀漢後主,223年—263年在位。在位四十一年。

大家都叫他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他卻從來沒有改變自己、奮發自強的念頭。即使這不名譽的稱號讓他不甘,他也仍舊如此。

只有他本人知道原因。這都是為了將那人留在他身邊。那個一心一意只想著報效國家、為國盡忠,甚至甘願鞠躬盡瘁、死而後已的男人──諸葛亮。

 

諸葛亮應父皇請託出任官職,如今父皇離世,失去效忠對象的他本可告老還鄉,退出這濁濁亂世,也不會有人苛責於他。可因為父皇臨終的託付,所以他會繼續留在這,直到國家不再需要他的輔佐。

那麼只要他劉禪一直沒用下去,亮就會一直停留在他身邊,輔佐他,為他擔憂吧。劉禪當時是那麼想的。

他知道這個想法很幼稚、很天真,也很自私。但他還是認不去這樣想,而且實際上他也那麼做了。

他並不是認為前代留下的江山不重要,只是跟江山比起來,亮更重要罷了。所以他不會回頭,只會繼續他的選擇。只因他不敢想像,若哪天,亮認為這塊方寸之地沒有他也能好好的,那時,亮會不會就此消失?

他在害怕,害怕一直以來的恐懼成真。他怕如果哪天,他振作了,再也不是那個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不是那個人人背地嘲笑的〝無能後主”之後,亮就會義無反顧地拋下他,跟隨父皇的腳步而去。他真的很害怕......而且,這種想像是很有可能成真的,畢竟,亮宣誓效忠的人從來不是他。

隨時間前進,這種害怕逐漸變為夢魘,進而成了一種稍微病態的占有欲。不想放開他,不想讓他離開,想用所有自己做得到的事讓他留下,不擇手段。思至此,他的眼神深處暗沉。

他知道的,亮的心中或許根本沒有他的一席之地,只是由於父皇的請託,亮才一直無法放下蜀國和他...

所以他總覺得,哪天,當亮的心中在也沒有這層牽掛之後,亮就會棄自己而去......

而他,不敢想像失去亮的世界......哪怕,亮的心中始終只有父皇......從小,他便看著亮和父皇的互動,又怎麼會沒發現,亮對他父皇的心意呢?

『明明對父皇是不行的啊...為什麼、你就是不肯回頭看看我呢?只要你一回頭,就可以發現我守在你的身後吧?』他的表現是那麼明顯,他不信亮看不出來,只是不想正視、不想面對而已。也因為從小就了解亮的心意,他毫不懷疑,如果沒有他和蜀國這兩個包袱,亮肯定會在父皇駕崩之後,毫不遲疑地追隨父皇而去。

所以,他必須無能,而且得一直無能下去,才不會失去這個人。這個方法很笨拙、很糟糕,亮知道以後也絕對不會高興。不僅敗壞了父皇與家臣們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,也累得亮必須處理的事日比山高。看著亮日漸憔悴、消瘦,他很心疼,卻又無法解決,他很想叫亮休息一會兒,但是,他哪來的立場呢?這是他造成的因,是他害亮要如此辛勞。原本已經下定決心了,要就這麼無能下去,就算將前朝打下的江山敗壞掉也沒關係,若只有這樣亮才會留在他身邊,那他什麼都願意做。但他沒想到,看見亮的辛勞後,他的心會那麼那麼地疼,是因為意識到亮這一切都不是為他,而是為父皇而做的嗎?

『好痛苦...』不只心臟,這簡直是五臟六腑全都緊緊糾結成一團的痛。

『稍微...有點後悔了...』在心裡苦笑著。卻不只是因為忌妒,還因為愧疚,對父皇、對家臣們,特別是...對亮。畢竟亮恐怕才是為這個國家付出最多的人吧。他想。

但是他,就算為此要背負無比龐大的罪惡感,還是得繼續下去才行。為了自己。他重新堅定了一下決心。

因為,對他來說,沒有亮的世界,沒有任何意義,空守著一片沒有亮的江山又有什麼好的呢?簡直無聊透頂。

可他同時也知道,亮這樣竭盡心力的處理國事,身體是無法撐太久的。他的任性只不過是在和亮的身體打消耗戰,看是要馬上失去他,還是要漸漸看著亮憔悴衰弱。

果然,再怎樣強大的精神,亮的身體也不過是一介書生,瘦弱的身子骨很快就累出了病。可答應了父皇好好輔佐自己、打理蜀國的亮卻將自己的身體放置不理,只是繼續不停工作,彷彿想把所有精力就這樣消耗在公事上,直至某天燃盡自己最後一絲生命力。

『為什麼?為什麼?』劉禪心底怒吼著『父皇的幾句話就這麼值得你這樣奉獻一輩子,這樣去守護他留下的這些破東西嗎?』

但他卻一次也沒說出口過。他只是一直像個旁觀者般的,看著亮日夜為國操勞、辛苦而已。不管自己心底是什麼想法,他都很好的隱藏了起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向陽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